拍70岁黄昏恋出圈,3.1亿人的需求如何被看见?
绝地黑号网专稿 “爱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是生命最后的倔强。”由张国立、佟大为、梅婷、许娣、周野芒等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后半生》无疑是近期热度最高的剧集之一。据猫眼专业版数据,该剧连续多日登顶收视日榜,全网有效播放量超4亿。
与热度相伴的是两极化的口碑评价,有人点赞剧集反映了“银发族”感情生活的真实痛点,有人则指出叙事失真狗血等问题,豆瓣评分仅有5.4分。这也折射出当前国产老年题材影视作品普遍面临的创作困境与市场机遇。
在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
这一庞大群体催生了“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向影视创作提出了新的命题:在老年题材电影、剧集、短剧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如何叫好又叫座,让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需求真正“被看见”?
《我的后半生》的得与失
《我的后半生》根据王蒙的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改编,讲述了文学系已退休教授沈卓然,在发妻去世后,在老友的鼓励下开启相亲之旅的故事。
从创作角度看,《我的后半生》大胆触及老年婚恋这一长期被主流影视回避的题材。剧中通过四位性格、背景迥异的女性角色,展现了老年群体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现实考量——从房产纠纷到疾病困扰,从子女干涉到社会偏见,这些情节设置确实触及了当代老年人情感生活中的真实痛点。
张国立的表演更是将一位知识分子的孤独与渴望刻画得细致入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亡妻遗留的茶杯把手;在得知女科学家病情后,伫立雨中、黯然神伤的细节,都赋予了角色真实质感。杨童舒、许娣等戏骨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也入木三分,引人共情。
然而随着剧集播出,部分人物和情节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沈卓然从悼念亡妻到频繁相亲的心理转变缺乏合理铺垫,使人物行为显得突兀;几位女性角色则有标签化的倾向,更多地成为推动剧情的工具人物。
剧中将老年男性塑造为婚恋市场“抢手货”的设定也被指脱离现实,子女对父亲再婚的激烈反对也停留在制造冲突的浅表层面。这种对现实的选择性呈现,最终使叙事走上“重情节、轻人物”的老路,故事发展更多服务于戏剧冲突。整部剧像是热点老年议题的“拼贴组合”,失去了引发观众深度共情的可能。
“银发题材”都在拍什么?
回望中国老年题材影视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一条从单一到多元的清晰脉络。早期的《嘿,老头!》《老有所依》等作品主要聚焦“养老难”“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通过亲情叙事引发观众共鸣。
近年来,创作者开始尝试拓宽表达维度——张国立、王刚、张铁林合体主演的《老家伙》以轻喜剧方式探索养老社区和退休创业;陈建斌领衔的《三叉戟》系列将老年警察的职业困境与刑侦类型结合。
《老闺蜜》聚焦五位退休女性的自我觉醒,在“老年女性也有情感需求”这一议题上实现了突破,《外婆的新世界》则尝试将女性视角与公路题材嫁接,关照老年女性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都在不断探索着老年题材剧集的可能性。
电影领域的探索则更进一步。《桃姐》《飞越老人院》以养老机构为镜,折射老年人精神世界的孤独与尊严;《妈妈!》直面阿尔茨海默症的残酷与温情;《我爱你!》则颠覆传统认知,展现老年爱情的炽烈与纯粹。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打破了“老年人=弱势群体”的刻板印象,让银发故事拥有了诗意与哲思的维度。
值得注意的是,微短剧领域也开始瞄准中老年市场,据《中国微短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45岁至64岁的中老年用户对微短剧内容的付费活跃程度高于整体平均线,且在重度受众中占比达到43.2%,中老年男性更成为短剧的主要付费群体之一。
以爆款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为例,该剧从开发之初就决定以50+人群为主角,以“爽剧”模式满足中老年观众的情感幻想,在平台正式上线3天便突破2亿播放量,成为第一部破圈的中老年题材短剧。
银发群体强大的内容消费潜力吸引各大平台公司入局,《闪婚五十岁》《退休返聘之一鸣惊人》《大妈的世界》等一系列短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丰富着中老年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一部“精品”在何处?
尽管改变已在发生,但在目前的影视创作中,真正以“银发人群”为主角的内容仍较为稀缺,对其展现也难免出现刻板化,奇观化的问题。
他们似乎总是被塑造成操劳付出的“中国式父母”,思想陈旧的“反派角色”,需要怜悯照顾的弱势群体,或是“老年霸总”剧中被消费的对象。
年轻编剧创作老年角色时,也容易陷入两种极端:要么凭借刻板印象堆砌老年符号,如广场舞、养生秘笈、保健品,要么将青年价值观强加于老年角色,如《我的后半生》中过于时髦的相亲模式。
要使银发题材真正突破圈层,创作者亟需摒弃“老年议题合集”的拼贴式创作,而应该深入老年群体的现实生活,倾听他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声音。
在微短剧方面,随着中老年题材作品数量井喷,也暴露出新的问题。为追求流量,部分短剧通过夸张反转刺激老年观众情绪,甚至传播“闪婚致富”“逆袭打脸”等扭曲价值观。
2024年11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就接连发布两个管理提示,对于当前在中老年题材和“霸总”题材微短剧创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提示和规范,明确要求平台落实主体责任,不以“霸总”等字眼作为片名吸睛引流,推动微短剧市场健康发展。
随着短剧市场迈向千亿规模,传统影视平台加速转型,银发题材正迎来最好的时代。2024年,爱奇艺CEO龚宇曾提出“一老一小”的概念,并明确表示“夕阳红产业会成为未来的朝阳产业”,是比较早关注到银发内容的平台,优酷也紧随其后推出了“银发剧场”,进一步解决中老年的追剧痛点。
商业成功不应是唯一目标,如何通过真实、多元、有尊严的老年形象,消解社会对老龄化的焦虑,构建代际沟通的桥梁,才是影视创作者应有的担当。当我们能够平静展示白发与皱纹,坦然讨论衰老与死亡,这个社会才算真正做好了迎接银发时代的准备。